人为什么到了中年朋友就越来越少了,甚至没朋友?
我今年三十五,前阵子翻手机通讯录,想找个人出来喝顿大酒,翻了半天,手指头在屏幕上悬着,最后还是放下了。
不是没号码,是好多名字后面,备注还停留在“2018年项目组王哥”“小区宝妈群李姐”。点开对话框,最后一条消息要么是工作对接,要么是“谢谢”“麻烦了”,再往前翻,全是群里拼单、孩子升学的接龙。
前几天遇见大学室友,他来我城市出差,约在高铁站旁的咖啡馆,聊了半小时。他说女儿报了钢琴班,我说公司新来了个难缠的领导,说着说着就沉默了,只能低头搅咖啡。以前我们能在宿舍聊到凌晨三点,从球星转会骂到系里辅导员,现在连“最近看啥剧”都问不出口——他手机里全是育儿公众号,我刷的是职场干货,像两条平行线,好不容易交叉一次,除了客套,说不出别的。
不是谁变了,是日子岔开了。我周末要送孩子去奥数班,他得陪老父亲去医院复查;我为房贷利率焦虑,他愁孩子学区房。各自的难处像个玻璃罩,把人罩在里面,隔着罩子说话,声音都飘着,落不到实处。
有次加班到半夜,在公司楼下抽烟,想发个朋友圈说“好累”,翻了翻好友列表,又删了。怕爸妈看见担心,怕同事觉得矫情,怕以前的朋友看不懂——他们要么在体制内朝九晚五,要么自己开公司风生水起,我的这点累,说出来像卖惨。
其实也不是没尝试过维系。去年组了个同学聚会,来了七八个人,全程围着孩子成绩、股票涨跌转,有人炫耀升职,有人抱怨婆媳矛盾,没人提当年一起翻墙去网吧的事。散场时互相说“常联系”,转身就各自钻进网约车,微信里的“同学群”从此再没响过。
有时候也挺怀念二十岁那阵,朋友是随叫随到的。下雨了有人给你送伞,失恋了有人陪你喝到吐,哪怕半夜两点说“想撸串”,也能凑齐三四个人。现在不行了,大家都被生活钉在了各自的轨道上,想挪一步,都得先看看老人、孩子、工作这几座山稳不稳。
前几天整理旧物,翻出大学毕业时写的同学录,每个人都在上面写“友谊长存”。那时候真信啊,觉得朋友就该是一辈子的事。现在才明白,中年人的朋友,像秋天的叶子,风一吹就掉了,不是关系淡了,是大家都忙着在寒风里裹紧自己,顾不上伸手接那些要落的叶了。
你们也这样吗?是不是越往后,能说句“我累了”的人,就越少了?